首页> 师资力量> 名师观点> 亟需提出国家金融普及教育战略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
亟需提出国家金融普及教育战略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
2014-05-15

       日前,首届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廖理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四类业态,它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参与门槛,使民众广泛参与到货币市场,但也使风险暴露出来,亟需提出国家金融普及教育战略,提升民众的风险意识。

 

       互联网金融化分四大类 笼统地谈没有意义

 

       廖理在回答中新网财经频道提问时表示,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必须分开具体的业态来谈才有意义。他把互联网那个金融分成四类: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

 

       第一类: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这包括银行、券商、保险等行业。比如直营银行、在线折扣券商和直营保险。目前在我国,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主要还是体现为网上银行、证券网上交易、以及保险产品的网络和电话销,尚未出现直销银行和纯粹的互联网券商。

 

       第二类,在现有互联网平台上开通的金融业务,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表现为在网络平台上销售等金融产品。还包括专门的第三方网站上销售基金,也包括第三方支付、美国99年开展的贝宝货币市场基金和近期迅猛发展的余额宝。另外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做的小贷,像阿里小贷和金融白条,以及美国的Kabbage和Zestfinance。

 

       第三类,是革命式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指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

 

       第四类是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这类就不属于金融业务,它们起到了为金融业务“支持”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业务和产品搜索,比如美国的Bankrate和我国的融360。家庭理财服务方面,比如美国的Learnvest, Dailyworth和我国的挖财网等等。

 

       最后一类不是金融业务,IT企业可以直接做。前三类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本质上都属于金融业务,也都需要监管。

 

       应推出国家金融普及教育战略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乃至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冲击?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最可怕的是割断了银行和客户的联系。在廖理看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使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货币市场。金融市场的参与门槛大大降低了,余额宝最低只需要一块钱就可以参与投资。虽然促进了普惠金融,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暴露。

 

       廖理说,在历史上国外是有过货币市场基金的倒闭。央行最近考虑要安排对货币市场基金收取存款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担心。

 

       为什么百姓不去股票市场,而是去理财产品市场?廖理分析,因为投资者认为有刚性兑付,没有什么风险。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收益和风险是对称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老百姓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廖理表示,投资者认为投资会有兜底,没有风险,一味地追求高收益,风险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央行官员讨论是否对货币基金作为同业存款的那部分征收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动性等风险的担心。

 

       他还特别指出,2006年美国财政部联合23家部委发布了美国金融普及教育的国家战略,把金融普及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整个金融教育体系做了勾画。其大背景是,老百姓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多了,以及个人财富和资产增加。

 

       廖理分析,目前,一个中国普通家庭有长期的房贷、中期的车贷,短期的信用卡账单等负债。同时有像一般的票据、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股票、期货和艺术品等资产,资产多了、负债多了,对于资本市场的参与也多了。如果老百姓对金融认知不能提高的话,将对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他强调,“现在也是时候提出我们国家的金融普及教育国家战略了。”

其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