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长潮将连绵不断,在这长潮之上,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竞争一定会不时掀起拍天巨浪。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巨大,如此覆盖一切、穿透一切,如此完美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颠覆。所以,拥抱碳中和,拥抱未来,你别无选择。”
1月8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联合“未来已来——全球领袖论天下”系列讲座、清华五道口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推出2022开年首讲。本次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以“‘范式变更’:碳中和的长潮和大浪”为主题,分享他对全球碳中和这场宏大叙事的观察和思考。这也是朱民连续第三年在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做开年讲座。
嘉宾介绍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IMF前副总裁
“碳中和是天下大势,它将在很长的时期深刻地影响人类未来,也在剧烈地冲击着当下。从能源到生产再到消费,加上体制改革,其影响是全方面的,所以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朱民表示,急剧增加的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巨大影响,这些都有着明确的事实依据,因此推动实现碳中和越来越明确地成为全球共识。他指出,碳中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颠覆,它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并且将重塑世界的竞争格局。欧美各国纷纷行动,试图在新发展范式的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手。“竞争的最高层次是规则制定”,他说。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当然不能置身于潮流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做出了“3060”双碳目标的重大承诺。朱民介绍说,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人均排放全球第二,但是仍远低于美国。尽管我们相比欧美有着后发优势,沉没和重置成本相对较少,但是用30年时间实现碳的净排放为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在双重约束下,中国该怎么办?朱民认为,中国要想实现破局,需要大力发展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这个过程中要依靠“技术的力量、金融的力量和制度安排的力量”。
在能源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减煤去煤”将成为关键,国家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径。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光、风、核、水、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以及氢能和抽水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朱民指出,当前我国的新能源生产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光电、风电的生产成本下降得非常快,第二阶段的挑战在于解决储能和配送这两个根本问题,让落地的消费成本降下来。
新技术的研发、新产业的培育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朱民介绍说,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绿色贷款规模达到13.92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然而,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未来30年的绿色产业新增投资需求高达上百万亿元,而当前我们的绿色金融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需要吸引更广泛的投资主体参与进来。朱民指出,除了增量投资,金融行业还要在碳中和过程中做好存量的管理——重新定义资产价格,重塑国家、产业、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管理转型风险。除此之外,目前碳的价格发现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这也需要金融业积极介入,基于市场规则进行碳定价。在国家层面,我们的金融部门还要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并积极参与重塑碳中和框架下的全球风险管理系统。
“碳中和的长潮将连绵不断,在这长潮之上,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竞争一定会不时掀起拍天巨浪。”在讲座最后,朱民说道,“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巨大,如此覆盖一切、穿透一切,如此完美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颠覆。所以,拥抱碳中和,拥抱未来,你别无选择。”